一、“白丧”和“欢喜丧”的区别
九十岁的老人仙世称为“欢喜丧”,福州目前一般都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过世,就当“欢喜丧”操办。“欢喜丧”操办要按丧家的要求,通常大门不挂白,以红纸代替发丧,讣告也书写在红纸上。全家大小腰羁红带,登门凭吊的亲戚朋友一律发红布带,而他们携来的奠品如花圈、挽幛等也一律用红纸书写挽联。
七十岁以下的人逝世称为“白丧”,其发丧期间一般采用白色以表之丧事。
二、为逝者穿衣按先下后上、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穿着
遗体穿着时均为单数,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其上下必差两件。衣裤皆不宜有口袋、纽扣,也不能有铁的物品。一般用布条当扣,也称“琵琶扣”。手套和袜子也只能用白布,脚下宜穿布底布鞋。但在套手套之前需在左手放生姜,右手放钱,以示死者人生已到尽头,留钱给子孙后代之用。死者头戴布质小帽(男)或风帽(女),有的需要口戴口罩以防止细菌从口而出。
三、当老人逝世时丧家需要派人在大门口放鞭炮,大门口刷白(男左女右)
如“喜丧”用红纸书写,“白丧”用白纸书写。在书写报丧联时整联讲究字数必须除四余一,就是“生、旺、死、绝”不能碰到“死、绝”,如:“X府XX老太爷(老夫人)丧事”,“事”字不能碰到“死、绝”,如逝者的丈夫或妻子有一方健在,刷白上方应加一小块红纸。
四、死者入棺也称“入殓”
1、协助防腐整容技师做好遗体的清洁、更衣、防腐、化妆,并负责准备好“三棺带”,“三棺带”需按死者的身材大小剪(一般长度为1.5米以上),死者更衣完毕后,按丧属的要求在死者“胸前、腰部、腿部”扎好“三棺带”,其中需一条小布条梆死者脚掌(注意:扎“三棺带”时要求一次性准确扎好)。
2、根据福州不同地区的丧葬习俗和不同的防腐措施提前做好“入殓”时的各项准备工作。
(1) 采用冰棺防腐。冰棺抵达现场,要与承运人做好交接手续,并检查冰棺的安全使用性能。向丧家说明冰棺使用注意事项,投入运作前应对电源等器材进行检查,在冰棺里不需铺大金,因出殡前移入纸棺才铺大金。
(2) 采用针剂防腐。死者需直接“寄棺”的应事先了解确定使用卫生棺的规格并提前调拨到位。事先在纸棺底部铺上一层大金,并整齐摆放好棺底被和三角枕,指导协助丧属做好遗体“入殓”。遗体从尸体移至纸棺时应提醒丧属由长子抱头、次子抱身,女婿抱脚轻轻放入忌讳碰撞。脚部要顶着纸棺下端,而后盖上水被(不分男女)只露头部面部遮盖一张白张(一纸之隔),以示阴阳有别,但目前都用红布遮盖逝者脸部,等待亲戚朋友赶来见面,亲朋好友来凭吊时,丧属需掀起红布以供来者瞻仰。(冰棺防腐的,冰棺盖上要剪2.5米的红布遮盖;针剂防腐的,遗体“寄棺”后要剪2米的红布遮盖在遗体的上方)
五、相关丧葬用品的作用
1、纸钱:烧给小鬼,让死者在阴间一路走好
2、纸箔、大金:烧给死者在阴间用;也可铺在卫生棺内随死者带走
3、香:不竖插,而是平插在装沙的碗内,点燃的那一头朝门口,意思是指一条路让亡灵直走到阴间去
4、塔香:回龙时之用,以表香火不断
5、孝男烛:老人过世时孝男点燃的烛
6、花烛:姻亲所送之烛,通常点燃一半后熄灭由送花烛者带回以示吉利
7、(1)麻衣:孝男(媳)穿、(2)黄衣:孝孙(媳)穿、(3)蓝衣:曾孙穿、(4)红衣:玄孙穿
8、孩儿杖:表示有几个儿子给死者送葬,但有男女之分,死者为父亲的,孩儿杖以杉柴木,逝者为母亲的,孩儿杖以竹竿。持孩儿杖,男左手女右手以示区分
9、齐眉杖:死者为妻,其丈夫健在的,在为妻送葬时,丈夫需拿齐眉杖一路送行,以示仍在照顾她
10、四季花:灵前桌寿面之上和回龙时媳妇之用,各一对
11、小红花:送葬队伍中已结婚妇女在回龙时需佩带
12、伙厨担:其中一边摆放一个铁锅,铁锅上放着稻谷点燃蚊香意味着香烟不断,另一边摆放一小桶的大米饭,饭上摆放熟蟹两只(蟹需完整)两个油炸的糯米糍、五谷、用红头绳将一副红筷子系于桶四周,意味着丰衣足食、福寿双全、吉祥如意。
13、百子千孙:每个孝男一对灯笼,表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14、彩旗: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作为前引,(彩旗制作材料:一对带竹叶的竹竿用红布梆着),有几个联姻的便要举几个彩旗,彩旗越多说明姻亲越多,家门人丁兴旺
15、红黑花:黑花在出殡前挂在死者遗像上方,回龙时将黑花换为红花
16、面篓:如丧家中,有直系亲属没有来送葬,按其身份佩带丧服穿着加一副
筷子、一对四季花放于面篓上表示这个亲属也来给死者送葬
六、接到服务指令后,应着公司服装以准备第一次到现场的用品,按指定时间抵达工作现场开展工作。
第一次所需准备物品:1)被面、棺底被;2)花圈若干面;3)白布、红布;4)红黑花;5)签名册、白板笔;6)纸钱、纸箔、大金;7)孝男烛;8)香;9)四季花、小红花;10)灵堂布(架);11)灵堂桌布;12)工具包;13)路向牌(纸)、讣告牌(纸)14)挽联纸(长、短);15)日本灯一套; 16)焚烧桶;17)音响、哀乐;18)采用针防需用纸棺、瞻仰台;19)根据丧家需要带的其它物品
七、灵堂的布置(具体操作)
1、日本灯架布置于丧家门口,分左右安放好
2、到丧家客厅先对灵堂布布置的方向及大小进行确认
3、在客厅中发现四周有佛像位和反光物件需先用红布遮盖,不让其反映出棺,让人看到有两个棺的存在。遮盖佛像意 “神位、土地”需让位,体现在治丧期间“死者为大”的传统习俗。如客厅中有钟表的需取走。
4、布置灵堂时,需事先确定灵堂布的大小(2M、3M、4M、5M),布置时左右要对称。还需根据死者的年龄选择好灵堂布的颜色(具体操作)
5、灵前桌上,桌子四周用白布遮盖,灵前桌后面中间放遗像,上端梆黑花(后梆红花“回龙”时之用),遗像前放菊花、三碗线面各加一对四季花,三碗水果(其中柑和桔不可同时用,梨不能用),有时还需放死者生前常用的物品。灵前桌下端前面摆放一双死者穿过的鞋,鞋需放在凳子上,鞋头朝门口方向。点燃孝男烛和亲朋好友送来的烛(注意:应提醒丧家烛不能燃完,送花烛者需带回以示吉利)。直香插于沙盆中,不能竖插,点燃的那一头方向朝门口,意指亡灵一条路直走阴间(香、烛在办丧事期间不能熄灭),取两个焚烧桶分别烧纸钱和纸箔(注意:应提醒丧家在烧钱纸、纸箔和点燃直香时要事先备好火柴或打火机,不能用点燃的蜡烛取火)。
八、老人逝世后,儿孙辈称为孝男孝孙,在治丧期间必须披麻戴孝以示孝敬
孝服穿着依死者性别的不同和与死者关系的不同有区别:男死女健在“龙头白”(六尺布)挎左肩;女死男健在,“龙头白”挎右肩;若二者均已故“龙头白”挎双肩置胸前。其中一死一健在的,健在的“龙头白”需挎双肩置胸前。直系亲属一律都需挎"龙头白"。孝男穿麻衣、戴麻帽、系“头白”、腰扎白带、手拿孩儿杖。若孝男过继他人麻衣穿半边“头白”加红带,腰扎白、红带。如女儿没有当孝男反穿麻衣,腰扎白带;孝孙穿着黄衣、戴黄帽、腰扎白带;曾孙穿着蓝衣;玄孙穿着红衣;若无男丁的情况下,则由未出嫁的女儿充做孝男;若孝女已出嫁,则由女婿充当“过继男”女方不变;若孝女已定婚未出嫁可充当“过继男”。
九、丧家首先要“发白”,直系亲属大小羁白带,登门凭吊的亲戚朋友也要一一发给白带,白带发放时一般加发红带(以便“回龙”时用),未婚的女子不计年龄大小都羁蓝带,以示女和妇的区别,未成婚已定婚的(如准女婿、准媳妇、准孙女婿、准孙媳妇)在羁白带或蓝带的同时还要羁红带,丧家直系亲属女方均肩披六尺布。
十、在现场粘贴挽联、挽幛要按“死者为大”的原则操作,花圈上联(左边)为死者的姓名,下联(右边)为送花圈者的单位或姓名。在摆放花圈时应把家属的花圈摆放于显眼的位置,其他花圈的摆放需同家属进行商讨。挽联的粘贴同于花圈,挽联的摆放要按顺序先摆姻亲的,后摆其他亲朋好友的,灵堂布上挽联的粘贴上联(左边)、下联(右边),按辈份顺序粘贴。
十一、亲朋好友来“见面”有的难舍死别悲哀哭啼,应注意提醒丧家,守灵的亲眷必须冷静地劝解,千万不要让哭啼者泪淌在遗体之上.泪淌遗体上叫做"玷污"以致于死者增添牵挂不能安心离去.泪水洒在遗体上对流泪者而言也有不吉之嫌。
十二、相关丧葬习俗的做法
1、“家常祭”
2、“路祭”
3、“乞饭”:如果死者死亡时间为晚5点――晚11点止,意为死者已在人间食完一日三餐,应注意提醒丧属在治丧过程中从事一道“乞饭”的程序,用勺子从棺中勺出来,装入袋子中(袋子里放一对四季花,一副筷子)并将供袋口扎好,由孝男取回家以示子孙后辈丰衣足食。
4、“饲饭”:在遗体出殡当天举行“饲饭”仪式,由长子带领一家大小前来“饲饭”,通常做法:丧家煮一小碗线面和猪肉让子孙人等依长幼次序作“饲饭”动作,每轮一人用筷子挑面祭供,既表示子孙人等孝敬又表示死者享受人生最后一餐,其他人都守护灵前周边哭号盈堂。
十三、出殡的前一天指导丧属做好次日出殡前后及回龙的各项准备工作(出殡所需的物品准备和人员安排),并负责协助丧属逐项予以落实(如:车辆、乐队、礼仪出殡、摄影、出殡前的道路、骨灰去向证明、墓位选购、半瓶花生油、黑伞、彩旗、伙厨担等物品准备是否到位、人员是否已落实),确保出殡圆满完成。
十四、出殡前的当天,至少按出殡确定的时间提前两小时抵达灵堂现场:
1、 剪好梆在卫生棺外的“三棺带”(通常长度为2.5米)
2、 请丧家的孝男、孝女等携带各自家眷来给死者做“饲饭”
3、准备好四张平板凳或塑料椅作为移棺之用(顶替马椅)
4、 检查丧属的出殡穿着,如有错误需及时纠正
5、出殡队伍的排列及车辆、人员安排
① 放鞭炮人员
② 散纸钱人员(应由女婿散)
③ 车辆的停放和车牌号安排(出殡车辆为单数,回龙时为双数)
④ 拿彩旗、挑伙厨担人员的落实,(伙厨担:当天必须准备好“百子千孙”点燃“蚊香”以示香火不断应由好命人挑)。
⑤ 丧属由长子抱遗像,遗像露天要安排专人用黑伞遮盖
⑥ 送葬人员乘坐车辆的安排
6、 需带到殡仪馆的物品:生油半瓶、空瓶一个、殡仪馆发票、四季花、小红花。如骨灰寄存需带一张一寸的死者像片(粘贴于骨灰罐外)
7、 寻问和指导丧家“回龙堂”的十碗菜准备情况(十全鱼、十全蟹、肉燕、 鱼丸、太平蛋<鸭蛋>、炒切面、红烧肉、炒腐竹、炒香茹、炒肉片),如]有直接到陵园安葬的还需准备“供菜”十碗,另准备三碗用于祀供土地,酒杯十三个、香一包、红蜡烛2对及纸箔、钱纸、冥衣纸等,以便安葬时祀供之用以上各种情况及做法应事先告知丧属,提前做好所需物品的准备和所需人员的落实。
8、 留守家中的卫生清理人员及门口涂刷白人员的落实
十五、出殡前半小时
1、 负责提前到灵车到达的地点接车,与殡仪馆接体人员协调好关系办妥手续
2、 指导丧属点燃所有的蜡烛
3、 指导丧属安排专人将花圈装车
4、 在家中指导丧属向死者作最后的告别,并指导孝男抱遗像,手拿孩儿杖等
5、 剪铺在遗体上的“水被”一角给丧属,一般情况下死者有几个女儿剪几块,给死者女儿带回家
6、 移棺:冰棺移入卫生棺时操作同“入殓”顺序相同,但需拿四张平板凳把卫生棺放于板凳。遗体从冰棺移入卫生棺后,应及时退出冰棺或“告别台”,在盖上卫生盖时提醒丧属燃放鞭炮,灵前蜡烛全部熄灭,协助抬尸体的工人把“三棺带”梆好,抬尸工把遗体抬起时,应提醒丧家把凳子踢倒以示将晦气踢走
7、 当遗体抬出房间和家属全部走出时,留守人员应取一盆水往外冲,以示把晦气冲走,然后立刻关门,不让晦气回来。
8、 出殡时按出殡队伍的安排顺序进行先后
十六、抵达殡仪馆时,抬尸工将卫生棺放于尸床上(如有开告别仪式的,抬尸工会把卫生棺放于指定的告别厅中),协助丧属将梆在卫生棺外“三棺带”解并取下棺盖,请丧属向死者作最后告别,后将生油倒于遗体上,意思是让死者火化时不痛苦。其它殡仪馆事情应与驻馆办事员取得联系,在驻馆办事员的指导下协助丧属代表办妥殡仪馆相关手续。并从殡仪馆或陵园取回“相思水”以代表饮水思源。
十七、回龙堂的摆设操作
1、 出殡后即安排人员把灵堂布一套拆除,收好放于袋中,同时梆好灵堂架
2、 协助丧属布置回龙堂(粘贴思亲堂和挽联)
3、 取张桌子,在桌子上放一个香炉,两个烛台(回龙时点燃)、米饭一碗上直插一双筷子,摆上十碗"回龙"菜,前摆十个酒杯、十双筷子、一瓶红酒,在适当的地方挂上一盘塔香,放一个焚烧桶给于回龙时烧纸箔给死者
4、 在丧家的通道口准备好一把“过火草”
十八、当死者遗体火化完,丧属将骨灰寄存或安葬于陵园后,所有送葬人员需将白布带换成红布带,直系亲属脱下孝服和六尺布,并把黑相花换成红相花,回龙时仍由长子抱遗像用黑伞遮盖,回龙到丧属家门口时,留守人员点燃鞭炮和“过火草”,送葬人员按亲属的顺序踏过"过火草"以示把晦气冲走,回到客厅把遗像放于“回龙”桌前,直系亲属点燃香和蜡烛为亡者安灵,后站于回龙堂旁边向亲朋好友还礼,结束后,所有亲朋好友和丧属取下红布带,表示治丧过程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