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七日祭 愿天堂没有暴风雨
(福州殡葬服务资讯)7天前的那个夜晚,当“东方之星”驶出南京五马渡码头,无人想到,这艘承载458名乘客的游船,会在一分钟内被滚滚江水吞没。
如果没有那个悲伤的夜晚,福清老俞本该搭乘6月7日16:47分从重庆开往福州的K1207次列车,鼓楼的老郑本应该带着买给家人的礼物,踏上归途。台江刘女士,本应踏着归途,准备回来和老伴讲述一路的旅途见闻。头七之日,在旅程本应终止的日子里,几十位福建“东方之星”游客家属,在事发大坝上,以另外一种形式,迎接亲人回家。
事发大坝 福建游客家属举行公祭
6月7日是“东方之星”沉轮事故发生后的第七日,受福建工作组所嘱,
福州殡仪馆
圆满生命关怀服务团队赴监利协助组织“闽籍罹难者公祭”,10:30福建工作组全体成员陪同闽籍“东方之星”游客家属,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事发大坝举行公祭仪式。
工作人员说,整个公祭仪式包括烛光引路、默哀祈福、三鞠躬礼、做七公祭、敬献花、家属祭奠。工作人员说,烛光引路,寓意为逝者照亮回家的路,指引灵魂归家。同时按照福州做“头七”的习俗,工作人员还准备了,香、白蜡烛、黄酒、水果、鸭蛋、线面、筷子和白菊花。家属们在事发大坝祭奠亲人。
踩在泥泞的江边,家属们的心情是那么的沉重。对家属的思念一下子迸发。他们点燃白蜡烛、跪倒在大坝上,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有的家属甚至差点晕厥。“今天本来是旅途结束的日子,回来的火车票还是我帮忙买的,没想到。”一位家属说,这本该是欣喜踏上归途的日子,没想到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心中只有哀伤和悲痛。
“脑子里一直浮现爸爸的影子,没想到他会这么快离开我们。”一位家属在微信上写道,“想到父亲躺在冰冷的长江里,好想抚摸你那瘦小的脸颊,紧紧地抱住你!”
家属回忆:事发前晚,他还记挂福州是否下雨
事故已经发生七天了。老郑的家人还沉浸在悲痛中。在事故发生的当晚,老郑还给家里打了电话,说这边大风大雨,他记挂着福州有没有下雨,提醒家人“明天送孩子上学,要注意安全”。在电话里,老郑还对老伴说,“下次带你来玩。”
电话只讲了不到十分钟,家人甚至主动把话打住,让老郑不要浪费电话费,“既然出去玩,就要和同伴好好聊聊。”家人不知道,灾难即将来临。这个电话后,竟可能是永别。
与老郑同行的老刘,当晚也给家里挂了电话,并说“行程没有过半”。老刘的老伴似乎有点不祥的预感,对老刘说“你快回来”。“以前我去过巴厘岛,在茫茫的海上,船只就像浮莲,当时我就想,要是出了事,谁来救你?”老刘的老伴告诉记者,因为这个经历,她对乘船有恐惧,因此也没有和老刘同行。这几天她甚至在恨自己,老刘当初要去旅游时,为何自己就不去劝一劝,让他别去?
搜救人员打捞到一福清游客随身物品
在头七这一天,许多家属的微信头像,都换成了黄丝带。这也是他们寄托哀思的方式之一,在哀思中,又带着祈福,一位家属说,黄丝带的含义是:哀悼、思念、祈福、希望。就在头七这天,在福建家属中,确实出现了一丝的希望。搜救人员找到了一位福清人叫俞裕煌的游客的东西。
6月6日早上7点半,洞庭湖守护队的志愿者们从岳阳出发,距离“东方之星”翻沉事故地点约一公里的地方,打捞到一件黑色马甲。在马甲里,大家找到了身份证、名片、银行卡,零钱等等,这些东西都属于一个名叫俞裕煌的福建旅客,1970年出生。这与“东方之星”游客名单中的“俞裕煌”的名字、身份证号码都相符。
衣服里还藏着5张照片,被打捞上来的时候,照片都放在防水的塑料袋里密封着,照片才避免了江水的侵蚀,现在看来还非常的清楚。其中一张,一名女性抱着一个可爱的孩子,还有两张孩子的一寸照和两张老人的一寸照。
辗转了解到,俞裕煌才40多岁。在发生事故的前几个小时,他曾打电话回家,说长江上一直下着雨,还关心福清的天气怎么样、家中孩子们的生活情况。目前俞裕煌的家属已经和洞庭湖守护队的志愿者联系上,目前这些物品暂时有岳阳警方保管,家属将到岳阳当地取回。
从悲伤到平静,七天的时间远远不够;从绝望到希望,7天的历程也难以负载。愿逝者安详,愿生者坚强。在天堂里,没有狂风暴雨。
(
福州殡葬服务请选择圆满生命 968533城市殡葬服务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