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主任屈慧丽主持发掘研究的「安和遗址」,挖出约48具排放整齐的人骨,是新石器早中期台湾少数的墓葬群。台中市长林佳龙和科博馆长孙维新,在母亲节前夕共同揭示经清理后出土的人骨和文物,林佳龙特别将出土遗骸中一具经鑑定为20~25岁的成人女性,命名为「安和阿嬷」,并献上一束康乃馨,祝她「母亲节快乐」。
这是台湾中部首次开挖出新石器早中期的人骨,代表物是一具二十多岁妈妈和身旁一具未满周岁的婴儿遗骸,连同其他群葬的共48具排列整齐的人骨。经碳14年代检测,认定为4800~4000年前人类遗骨,是目前在台中发现早的史前人。
位在台中市安和路附近的遗址,在现已开挖的400平方公尺遗址中,发掘约48具排放整齐的人骨,是该时期台湾少数的墓葬群。出土遗骸中,除了一具经鑑定为20~25岁的成人女性,身旁左侧还伴随另一婴儿遗骨。 成人似用左手托住并低头俯视婴儿。成人女性身高约160公分,婴儿则约50公分,无法看出性别,从身长与骨骼状况判断为出生六个月内。另经目视,可见女性成人右上颚缺齿3颗左上颚至少缺齿2颗,推测可能和古老时代盛行的拔牙习俗有关。
台中市长林佳龙致词表示,感谢科博馆此次重大的古文物发掘和研究。这次的考古发现,非常珍贵,代表台中的历史不是汉人来台开发的300多年,也不是「小来遗址」代表的1000多年,而是大歩往前推到5000多年前即有人类在此活动,且已具相当的文明演化。
林佳龙强调,未来将中央争取列入国家级史蹟遗址,在「安和遗址」范围内选择适当地点适当保存,展示主要出土文物,以及筹建遗址博物馆,展示台中考古的宝贵发现。他也表示,在进行文物发掘保存展示,一定会顾及土地所有权人的权益,达到多赢的目标。
国立科博馆长孙维新表示,过去中部地区虽有少数牛駡头文化遗址出土,和具有大坌坑文化要素的陶片,但出土的数量少,遗址年代也较晚,对于我们了解中部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所能提供资讯有限。虽然学者们相信中部地区应有大坌坑文化遗址的存在,并且认为它逐步发展成新石器中期的牛駡头文化,但到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安和遗址不但出土相当多大坌坑风格的陶片,且其年代可往前推到5000年前,能提供更多有关新石器早中期文化发展的资料,所以甚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