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红十字会迎来3名特殊的志愿者,庄重地在志愿捐献遗体(器官)申请登记表上签下名字,同意死后将遗体献出,用作医疗和医学研究。5月8日是第65个世界红十字会日。

没有什么可贡献了就剩这把老骨头了福州市红十字会办公室填写遗体捐献申请表时,王坤胜和妻子肖新华显得很轻松,甚至还跟记者开起玩笑。
王坤胜和妻子同为61岁,39年前两心相印、喜结连理。夫妻俩的默契不只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连死后打算捐献遗体的想法也不谋而合。老王说:机关工作,平时读书看报,也爱关注公益慈悲。几年前,
遗体捐献刚出现时,就很赞同,也打算成为遗体捐赠者。一点也没有心理障碍,但没对老伴明说。而他妻子肖新华说:从电视上看到那时就挺赞同的都不捐,医学怎么做实验?这也是功德一件。
最近,王坤胜的身体不太好,想尽早把遗体捐赠的事定下来。女儿小王不同意:头脑里怎么还惦着这个事?又不是付不起丧葬费。王坤胜劝女儿:跟孝不孝顺没关系,都登记几千个了没有什么好顾虑的
饭桌上,王坤胜向家人宣布捐献遗体的决定。肖新华才知道丈夫早就存了这个心。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王坤胜邀他妻子。好啊。就这样,夫妻俩选了一个休息时间,来到市红十字会签订遗体捐献意愿书。
王坤胜还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上世纪90年代在山区工作时,经常参与单位组织的献血,2000年回福州后,每年都要去东街口献血2次,直到因身体原因才不得不中断。家里的抽屉里,还躺着9本献血证,老人已累计献血4000毫升。
5月8日10时许,李自成到福州汽车南站,等在车站的工作人员将他接到市红十字会。记者看到李自成时,侧着头,手里紧紧捏着一张身份证。工作人员正帮他填写遗体捐赠申请表。
李自成是一名盲人,很少出远门。为了这一趟,特地穿得齐齐整整的叫人领他福清的汽车站,一个人赶到福州。
20多岁时,李自成在一次事故中被雷管所伤,从此双目失明。前不久,听到电视里一个叫“老李”志愿者捐献遗体的故事,又感动又羡慕。盲人,要不是有那么多帮助我人,也坚持不到现在作为残疾人,捐献遗体是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李自成说。
下定决心后,李自成先找到福清市卫生局,卫生部门牵线下,跟市红十字会联系上了
李自成说,20多年暗无天日的生活中,无数人伸出援手。失明之初,一个好心人同情他遭遇,20年如一日,从经济上和精神上一直支撑他有什么困难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总算让他得以自立,并把自己的女儿拉扯大。还有福清市民政局的前局长,看到家境困难,把自己的工资都给我听到记者问起,李自成把自己这么多年来的恩人一一念了个遍。
和他相比,捐献一个遗体又算得了什么?李自成说。
从2005年《福建省遗体和器官捐献条例》公布以来,福州市的遗体和器官捐赠有了法规保证。目前,福州市报名的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已达1700多人,从起初的每年不到10名捐献志愿者发展到每年150多名,其中每年有二三十人实现遗体捐赠。遗体和器官捐献正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
在4月2号的悼念活动现场还授予968533服务热线为“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指定服务热线”,为福州市圆满生命关怀服务中心颁授“福州市遗体和器官捐献指定服务单位”牌匾。
以后关于遗体捐献的相关详细咨询及报名,可以直接拨打968533。